成人免费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区/韩日3p/免费看国产精品麻豆

翻譯資源百分百[www.593uc.com] : HomePage Translation Info

HomePage 首頁 :: Download 下載 :: Categories 分類 :: Index 索引 :: Changes 最近更新
首頁 -- 翻譯經驗 -- 翻譯經驗 -- 商貿中英翻譯的原則探索

商貿中英翻譯的原則探索

Date:2009-3-24


摘要:現有的翻譯原則難以適用于商貿中英翻譯,使事關重大的中國商貿翻譯經常無章可循。本文通過對商貿中英翻譯事例
的分析,率先提出商貿翻譯應遵循“忠實、準確、統一”的原則,闡述了這一原則的實質,強調商貿英語的語言特點決定了
翻譯原則的變異。
關鍵詞:商貿;翻譯原則;探索;運用

Exploring into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English Business Translation

Liu Fagong

Abstract:Existing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re rarely applicable to Chinese-English business translation. All too often, therefore, business translation—indispensable to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hardly any principles to follow. The article takes the lead in addressing this problem. With examples taken from Chinese-English business transla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view that the major principles of business translation should be “faithfulness, exactness and consistency ”. In explicating this point, the author stresses that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account for the variabilit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Key words:business; translation principle; research; application

1. 引論
在世界經濟闊步邁向21世紀的時代,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這些商貿活動的許多領域,如,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對外勞務承包與合同、國際金融、涉外保險、國
際旅游、海外投資、國際運輸等,所使用的英語統稱為商貿英語(Business English )。它已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語言交際工具。可以說商貿英語控制著國際交流,國際交流離不開商貿英語。據統計,全世界16 億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第二語言或外語的人群中幾乎90%的人每天都在與商貿英語打交道,可見商貿英語的應用十分廣泛。

作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商務交流紐帶和橋梁的商貿漢英翻譯,近年來需求與要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國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大,商貿漢英互譯的任務日趨繁多, 令各行各業譯者應接不暇。沒接觸過商務英語,也缺乏外貿業務知識的譯者,恐怕難以將下句漢語譯成正確而又專業化的商務英語:

“本合同規定美元的價值由議付日中國銀行公布的美元對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的平均買賣匯率的比率來確定。”這句漢語專業性強,若不熟悉商務英語合同付款的表達法,譯者必然無從下筆,僅“本合同規定”、“議付日”和“美元對德國馬克”中的“對”字,就可使其頗費周折。上句英語譯文的幾個表達也許會出乎你的意料,請看: The value of US Dollars under this contract is determined by the ratio of the mean buying and selling rates of US Dollars against Deutsche Marks and French Francs published by the Bank of China on the date of negotiation.

不了解商務英語合同付款表達的譯者也許想不到用under this contract 譯“本合同規定”,更想不到“美元對德國馬克”中的“對”字該用against而絕不是to。這一翻譯事實說明了商務翻譯工作不僅依賴譯者英語水平,而且還需要有國際商務知識。

然而,譯者具備了英語技能和國際商務知識之后,也不一定能有效地從事商貿漢英互譯。譯者還必須掌握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和技巧。何謂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呢?本文通過商貿翻譯的實踐分析,嘗試提出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及其實質,以便能給當前無章可循的商貿漢英翻譯一些指導,也望征得翻譯理論界的評判。

2. 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
根據商貿英語和商貿漢語的特點,我們在此提出,商貿漢英翻譯宜遵守如下原則:忠實(faithfulness)、準確(exactness)、統一(consistency)。商貿翻譯“忠實、準確、統一”的原則從根本上說是適應了商貿語言與信息內容的特殊性。這個翻譯標準基本上能反映商貿漢英語言的變換標準,能滿足商貿漢英翻譯標準問題的特殊需要。

2.1 商貿漢英翻譯的“忠實”原則與運用商貿翻譯中的“忠實”是指正確地將原文語言的信息用譯文語言表達出來。這個“忠實”不苛求語法與句子結構的一
致,卻要求信息內涵上的相等。文學翻譯中的“相似”或“相近”說法都不能套入商貿翻譯中的“忠實”。商貿活動中的信息傳遞靠的是相等,即信息等值,而不單純是巴爾胡達羅夫提出的“語義等值”①。請看下列譯文在“忠實”上的問題:

(1) 原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及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均在寧波設有分支機構。
譯文:The follow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orporations maintain their affiliated organizations in Ningbo: the Bank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 the 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China’s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oration and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寧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傳冊,p. 17)。

從表面上看,譯文尚通順。對照“忠實”的原則,我們發現了幾點欠缺:第一,原文的“分支機構”這個信息在譯文中成為“affiliated organizations ”,.. 信息內容有所改變。原文的“分支機構”使讀者得知這些地方是可以辦理相關的經營業務的,而譯文“affiliated organization ”給讀者提供的卻不完全是這樣的信息。affiliated organization 可指“下屬的協會、刊物”等,經營功能則被弱化。

第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通用譯名是: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其中無General 一詞。“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的通用譯名是: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TIC) ,其中的China并沒有’s。譯文這幾方面的欠缺阻礙了原文信息忠實地傳遞到譯文語言,造成信息的不等值。漢語讀者理解的那些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與英語讀者斷定的affiliated organizations 的所指有差異。這就造成信息傳遞失真,翻譯的忠實就難做到了。同樣,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Exchange Control 和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and Investment Corporation 這兩個譯名既已成定譯,漢語信息與英語信息必須隨時對應。譯名的隨意變化必然導致翻譯信息的歪曲傳遞。

(2) 原文:客商從開發區企業分得的利潤匯出境外時,免征所得稅。
譯文:Profits gained by the investors and businessmen from the Development Zone enterprises will be exempted from tax when remitted out of China. ( 寧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傳冊, p.15) 。

譯文有兩處沒有做到“忠實”于原文,也就是說誤傳了原文的信息,第一,原文“客商從開發區企業分得的利潤”譯為“profits gained by the investors and businessmen from the Development Zone ”(客商在開發區企業的贏利),意思已被改變。“分得的利潤”應譯為dividend, 而profits gained by the investors and businessmen from the Development Zone enterprises 則意為“由客商在開發區經營企業所產生的利潤”,這個概念很大。這樣譯必然給外商造成錯覺,以為他們經營企業所獲的利潤都可免稅了,可見,不忠實的譯文危害很大。原文中“分得的利潤”是指從企業利潤中拿出的一部分按外商投資或經營股份分配的紅利(dividend),這個概念要比profits gained 小得多。

第二,原文“免征所得稅”譯為be exempted from tax 屬違背翻譯的“忠實”原則。原文是指“免征所得稅”,概念具體,而譯文則變為“免征稅”,概念模糊,信息傳遞扭曲,應譯為be exempted from personal income tax。第三“匯出境外時”譯成when remitted out of China ,暗含“征稅是在匯款時進行”之意。這不是原文“匯出境外時”的內涵,此處的“時”實為英語的if ( 條件)。譯為 if remitted out ofChina 才能“忠實”地表達原文的信息。

(3) 原文:五谷香穌片配以麻辣、五香、奶油、巧克力、芝麻、咖喱、海鮮等各種調料,方便即食,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譯文:Crisp Cereal Chip is adopted with condiment as if hot pepper, spices, cream, chocolate, sesame, curry, seafood so on and so forth, it is nutritions and tasty to every one, convenient to eat at once, ideal for children and the old.( 山東德州顏陵食品廠)

原文與譯文沒有做到信息等值,首先,“配以..等各種調料”在譯文中被錯譯為“is adopted with .”,與原文意思大相徑庭。譯文“as if .”的結構令人莫名其妙。“營養豐富”譯作“nutritions”(營養),屬誤譯。“方便即食”給原文讀者的信息是“已是熟食品,打開即可食用”,而“convenient to eat at once ”是漢語式英語,給譯文讀者的感覺是“立刻吃是方便的,過后吃就難說了”。“不忠實”的翻譯無法正確傳遞原文的食品特點,必然會使英語讀者難以了解原文的真正涵義。

試改譯上述譯文,想必會比原文更“忠實”一些,文中的斜體部分是重點改動之處:改譯:Crisp Cereal Chip is nicely flavored withcondiments such as hot pepper, spices, cream, chocolate,curry, and seafood extract.It is nutritious and ready to serve.

說明:be nicely flavored with ( 由..而增添了美味)更恰當地表現了原文的內涵;condiments 以復數形式,后接suchas,表示such as 之后的名詞都是condiments的組成部分;“海鮮”(seafood)不可能直接放在“五谷香穌片”內當調料,故改用seafood extract ( 海鮮提煉物);“老少皆宜”是漢語的套語,譯英語中無特殊情況絕少使用這種表達,所以省略不譯為好。

造綜上所述,與文學翻譯的“忠實”標準相比,商貿漢英翻譯的“忠實”標準相當寬松。它不涉及原文與譯文之間的結構、寓象、正反與反正表達、詞匯的輕重程度,只要求譯文須正確傳遞原文信息,要求原文讀者獲得的信息與譯文讀者獲得的信息等值。這是翻譯起碼應該做到的。商貿漢英翻譯缺乏“忠實”,就會曲解原義,誤導譯文讀者,最終造成雙方誤解,引發商貿糾紛。“忠實”是商貿漢英翻譯工作者堅守的第一條翻譯原則。

2.2 商貿漢英翻譯的“準確”原則與運用
商貿漢英翻譯的“準確”原則是指譯者在將原文語言內容轉換到譯文語言內容的過程中選詞準確,做到概念表達確切,物與名所指正確,數碼與單位精確。文學翻譯經常遇有夸張、暗喻、換喻等修飾法,用詞或概念表達不一定要求十分準確,如:I will be back in a couple of days. 譯成“我兩、三天后回來”也行,譯成“我幾天后回來”也可,譯作“我不久就回來”也無妨。然而,商貿漢英翻譯是與貿易、合同、保險、投資、貨運、金融等領域的文字相聯系,所涉及的內容嚴肅而具體,不容譯者在翻譯中隨便表達。原文的準確變成譯文的模糊,或者相反,都是商貿翻譯所不允許的。因此,將“準確”定為商貿翻譯的第二條原則,并不意味著這條原則的地位次要,正相反,這條原則是核心,完全可以規范目前商貿漢英翻譯實踐中的一些欠“準確”的譯文。

商貿翻譯的“準確”原則首先體現在選詞上。準確地選也用譯文詞是以正確理解原文詞為基礎的。選詞絕不僅是從英語詞典上找到對應詞而已。它體現了譯者的商貿專業知識和對漢英雙語詞匯的深刻理解。例如“保稅區”的英譯,我國流行的英語譯名是Free Trade Zone 。實際上,我國現有的“保稅區”與歐美國家的Free Trade Zone (Area)是不同的。英美國家的Free Trade Zone (Area)是指“一個實行區域經濟機制的地區,區內各成員之間互不征稅,各成員設立共同的稅率,一致對外。”我國的“保稅區”按其功能和性質應與歐美國家的Foreign Trade Zone 相對應,請看定義:Foreign trade zone(FTZ):A government-designated area in which goods can be stored, inspected, or manufactured without being subject to formal customs procedures until they leave the zone. ②另外,目前我國的“保稅區”也有Bonded Zone 這個譯名見于各出版物。這個譯名比Free Trade Zone更準確。再看“保稅區”在其它搭配中的譯法:
保稅倉庫——bonded warehouse
保稅保險——bonding insurance
保稅卡車——customs bonded vehicle
保稅庫交貨價——delivery in bond
漢語詞“保稅”在不同的搭配中有不同的英語表達法。翻譯時按其內涵“準確”選擇英語詞,才能保證信息與概念的對應轉換。

有時,原文語言欠準確,譯者若照原文硬譯,必然導致譯文模糊。在這種情況下,譯者還要擔負著核準原文概念,確定原文內涵的任務。商貿翻譯中的許多錯誤是由原文引起的。有的原文概念或表達并不會給原文讀者造成誤會,但直譯過去可能使譯文讀者產生誤解。譯者只有核實原文,準確翻譯,模糊譯文才會減少。例如:

(1)原文:如貴方能將尿素報價降至每噸1200法郎,我們可定購150 至180 噸。
譯文:If you can reduce your price of urea to 1200 francs per ton, we may be able to place an order of 150-180 tons .
上述譯文有三點欠準確,需要核實。第一,“噸”作為重量單位在不同的度量制中有不同的解釋。美制中分“長噸”、“短噸”,1 長噸=1.016 公噸;1 短噸=0.9072公噸。英制中,1 長噸 = 2240英磅。在公制重量單位中,1 公噸 = 100 公斤。經過核對,原文中的“噸”宜譯為metric ton ,以免造成誤解。第二,在中國的一般讀者眼中,“法郎”就是法國的貨幣單位,就是英語franc,但franc 在英語中并不僅僅表示“法國法郎”,瑞士、比利時、布隆迪、盧森堡等國的貨幣都以franc 為單位。為了避免混亂,譯者若核準franc指法國法郎,就應寫為:French franc ,縮寫是FF。其他國家的法郎寫法應該是:
瑞士法郎Swiss Franc (SF)
比利時法郎Belgian Franc (BF)
盧森堡法郎Luxembourg Franc (LuxF)

(2) 原文:1987年國務院批準唐山市為沿海經濟開放城市。
原譯文:In 1987, the State Department approved Tangshan city to be a coastal, economic open zone. ( 唐山市招商引資介紹)
以上譯文雖短,欠準確處卻不少。文中的“國務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原譯文the State Department 則是美國“國務院”的名稱,英語讀者看到上面的這句英語,肯定要被搞糊涂了,“美國國務院”怎么管轄起中國的唐山來了呢?我國的國務院英譯名是the State Council, 已成定譯,不容亂改。第二,approve...to be... 這個搭配不成立,漢語的“批準”可以后接賓語,再加賓補,英語的approve 只能有賓語,“批準唐山市為..”可譯為 approve Tangshan city being。第三,“開放城市”譯成 open zone ,不準確。zone 是指專門劃出來的一塊特殊用地,范圍較小。把 Tangshan city 中的這個city 移到zone 的位置,這個矛盾即可解決。試改譯:
In 1987,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angshan being an open city of coastal economy.

商貿翻譯的“準確”原則,主要是規定原文與譯文術語概念上的準確傳遞,而并不要求表面用詞和結構的對應。要做到翻譯的“準確”,譯者就應扎實地學習漢英語言知識和商貿專業知識。同樣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需要不同的表達。譯者把握翻譯的“準確”,就等于使原文的文字在譯文中順利而貼切到位,正如英國哲學家威特金斯坦所說:“一個詞的意義要根據它在語言中的用法而定”。靠直抄普通漢英字典的釋義來做翻譯,是不可能做好商貿翻譯的,更不可能達到“準確”的標準。

翻譯一般的漢英文獻時,譯者往往能有效地從漢英詞典上的某個詞條下找到幾個譯法,稍作甄別即可選中一個。商貿漢英翻譯絕非像從漢英詞典上羅列的釋義中選項那么簡單。譯者必須根據商貿專業知識作出選擇,有些詞表面上等值,實際上卻相去甚遠。有些英文詞譯者以為完全可以用于翻譯某種原文概念,而譯文讀者卻完全理解不了。商貿漢英翻譯對概念的限定比較嚴格,也給譯者語言之外的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譯者僅滿足于對某個英文詞的一般理解遠不能做好商貿翻譯,商貿翻譯必須符合專業英語讀者的需要。請看下列漢英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

基本:
“基本”這一漢語詞在不同的搭配中須有不同的英文詞表達。要符合商貿漢英翻譯的“準確”原則,我們就必須尊重這些“基本”的英語表達差異。從事商貿翻譯,僅做到一般翻譯中的“通順”是遠遠不夠的。商貿翻譯涉及的是嚴肅的信息轉換,正所謂business is business,“準確”十分重要,不容譯者有半點兒馬虎。

基本建設capital construction 基本險 with particular average(WPA)
基本物資essential commodity 基本條款condition clause
基本工業primary industry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基本價格base price 基本信用證 overriding credit
基本工資basic wage 基本數據benchmark data
基本利益fundamental interest

2.3 商貿漢英翻譯的“統一”原則與運用
商貿漢英翻譯的“統一”原則,就是漢英翻譯過程中譯名、概念、術語在任何時候都應保持統一,不允許將同一概念或術語隨意變換譯名。當然,商貿翻譯的“統一”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廣大譯者的共同努力以及權威部門的統一規定。有些新詞在其流通的初期往往給譯者帶來較大的麻煩。到底把這些新詞譯成什么才好,確非易事,所以譯者們就各顯其能了,如電腦術語“WWW(world wide web)”,當前我國流行的譯法就有多種:國際網——世界資訊網——萬維網——環球網,極易引起誤解。歐洲名車品牌Volve 也出現了“沃爾夫”、“伏爾伏”、“沃爾沃”、“富豪”等幾種譯法。這類外語新詞譯成漢語時出現的不統一現象,使我們耗費許多精力才能弄清各種譯名的關聯性。我們從事商貿漢英翻譯時,保持譯名的統一也就等于方便讀者理解,順利傳達信息。

漢英翻譯過程中,保持譯文“統一”的途徑有三條:

1. 譯中國特有的新生術語時,參照《中國日報》、《中國建設》、《北京周報》等英文報刊上的譯名,或《中國翻譯》封底上提供的譯名。下面這些漢語詞英譯名就來自于上述的刊物,請看:

化解金融風險 defuse financial risks
脫貧 to eliminate poverty
溫飽問題 problems in finding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
出口配額 export quota
退耕還林 restore the reclaimed land to forest
扶貧 help for the poor
三通一平 three side connections and one site leveling
解放思想emancipate minds
小康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ving for all
“一刀切”impose uniformity

有人建議由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做詞語漢英譯名的統一工作。這是很困難的,因為社會術語和經濟用語層出不窮,任何部門都無法全面規定什么術語和用語該以何種英語譯名出現。術語和用語的英語譯名必須經過人們較長時間地使用,基本約定俗成之后才能統一。商貿漢英翻譯最困難的任務是將中國新生的詞語恰當地譯成英語。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譯者加強學習,不斷閱讀英文報刊,及時掌握新生詞語的譯法動向。

2. 翻譯商貿領域通用術語時,譯者應參閱國際商貿英語文獻,保持商貿通用術語漢英譯名的穩定性和統一性。商貿領域通用漢語術語幾乎都有固定的英語表達,譯者的任務就是把雙語同一概念相對應的譯名加以匹配,做到始終如一,例如:
(1) 絕對優勢理論——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商貿通用英語術語) ,而不是overwhelming superiority theory (自編英語術語)
(2) 相對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商貿通用英語術語) ,而不是 relative advantage theory(自編英語術語)
47
(3) 貿易盈余——trade surplus( 商貿通用英語術語),而不是trade profit(自編英語術語)
(4) 原產地——place of origin( 商貿通用英語術語) ,而不是 original producing place(自編英語術語)
(5) 可兌換貨幣——convertible currency(商貿通用英語術語) ,而不是 changeable currency( 自編英語術語)
譯者能作出正確選擇的關鍵是,他既要通曉商貿漢語,更要熟悉商貿英語,還要了解商貿業務。遺憾的是,我國的商貿漢英翻譯中,亂譯術語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不使用國際統一的英語術語,譯者無法令其譯文的讀者讀懂,最終譯者也就不能完成傳遞語言信息的任務。下列翻譯就出現了類似的問題,請看:

原文:同時,我國政府已同瑞典、羅馬尼亞、聯邦德國、丹麥、荷蘭簽訂了相互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同加拿大、美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經濟聯盟、芬蘭、挪威、泰國、意大利、奧地利簽訂了投資保護協定,還同日本、美國、法國、聯邦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國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我國還參加了保護工業產權(包括技術轉讓)的巴黎公約。

原譯文: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meantime, has signed agreement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with Sweden, Romania, Federal Germany, Denmark, the Netherlands; agreements on investment protectionwith Canada, U.S.A.,France, 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Alliance,Finland, Norway, Thailand, Italy and Austria; agreements of double tax preventionwith Japan, U.S.A., France, Federal Germany, Britain, Belgium and other countries. China is a member of th e Paris Convention on Industrial Property Protection(including assignment of technology). (某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英文簡介)

上述原文涉及到的許多商貿術語在英語中已有固定譯名,若任意譯出則難以讓英語讀者對描述的內容產生共識。譯文中的這些自編譯名有的與通用譯名相似,有的差別很大,足以讓商貿專業的英語讀者莫名其妙,請看比較:

①相互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
譯者自編譯名:agreement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國際通用譯名:agreements on mutual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

②比利時—盧森堡經濟聯盟
譯者自編譯名: 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Alliance
國際通用譯名: 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Union (BLEU)

③投資保護協定
譯者自編譯名:agreements of investment protection
國際通用譯名:agreement on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

④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譯者自編譯名:agreements of double tax prevention
國際通用譯名:double taxation relief treaty

⑤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
譯者自編譯名:Paris Convention on Industrial Property Protection
國際通用譯名: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⑥技術轉讓
譯者自編譯名:assignment technology
國際通用譯名:technology transfer

從上段譯文中找到的這6例與國際通用譯名不統一的翻譯可以充分說明,不統一的譯名必然造成誤解,使讀者對譯文不知所云。這樣的翻譯源于譯者的知識水平,但更應歸咎于譯者對翻譯的敷衍態度。譯者即便缺少商貿知識,只要細心查一下漢英經貿詞典便可得到上述國際通用譯名。視翻譯易如反掌,信手亂譯, 以為把一種文字變成另一種文字就是翻譯,這種思想傾向必須克服。

3. 翻譯中國特有的商品品名時,譯者應主要參考商貿專業漢英詞典。俗話說,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從事商貿漢英翻譯離不開商貿專業詞典。如果我們要漢英翻譯中國特有的商品品名,就應參閱《漢英對外經貿詞典》、《漢英英漢實用外經外貿辭典》、《實用外貿英漢詞典》或《漢英中國商品品名詞典》之類的專業詞典上的譯法,普通漢英詞典上的譯法往往是靠不住的。作為出口的許多中國商品,經過商貿專業人員多年的共同努力,基本上都有了固定的英語譯名。這些英語譯名在國際上流通已久,譯者若隨便翻譯,必然導致物名分家。我們不可能從國際商貿英語中輕易找到這些中國特有商品的譯名,唯一的途徑就是查找中國外貿領域約定俗成的譯法。這些譯法有的也許不盡完善,甚至有錯誤,急待改進,但譯者基本上應當遵循這些約定譯法。例如:
咸臘肉 salt preserved meat 烏龍茶 oolong tea
皮蛋 preserved duck eggs 土紙 hand made paper
冰甲魚 frozen snapping turtle 阿膠 ass-skin glue
哈密瓜 hami melon 膏藥 dog-skin plaster
山野菜 wild vegetables 清涼油 essential balm
榨菜 hot pickled mustard tuber 豆腐乳 salted beancurd
花茶 scented tea 宮娟扇 mandarin fans

列舉的這些商品英譯名有的似乎不太符合英語搭配規律,如:“咸臘肉”中的“咸”字用的是salt, 而不是salted;“冰甲魚”中的“甲魚”為何要譯為snapping turtle ;“山野菜”譯名中“山”字并未譯出;“阿膠”為何不譯為donkey-skinglue;“膏藥”不一定都用“狗皮”,卻譯成dog-skin plaster;“豆腐乳”應該不像salted beancurd ( 咸豆腐)這么簡單,等一系列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令我們難以按正常的翻譯思維來解釋。因為這些中國土產的英語譯名沿襲使用已久, 形成固定用語,我們商貿漢英翻譯中最好先繼承下來,若要推陳出新,不是某個譯者能夠做主的。

3. 結束語
由于商貿領域的思想交流與信息傳遞具有特殊性,商貿活動的功能與目的明顯有別于文學活動,在現有的種種翻譯原則和標準不適宜于商貿翻譯的情況下,我另行提出了“忠實(faithfulness)”、“統一(consistency)”“準確(exactness)”、這一商貿翻譯的原則,以期對商貿漢英翻譯有所規范。這個原則從我們的商貿漢英翻譯與研究的實踐中來,當然還應再回到商貿翻譯的實踐中去接受檢驗。不過,最后我還是想用中國的馬列主義著作翻譯家李達先生在1954年某座談會上的發言“談談翻譯”中的一番話與翻譯界同仁共勉。他說:“必須翻譯自己熟悉的東西,翻譯專業性的著作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我們對哪些科學比較‘內行’,能理解哪些原著的內容,才可翻譯。假如碰到什么就譯什么,不顧自己擔任該項工作是否適當,會勞而無功的。因此,搞翻譯工作必須專門化,要譯自己所熟悉的東西。”③李達先生的這番話告訴我們學翻譯或從事翻譯該先學什么,后學什么,應從何處找到切入點。他的話也使我們認識到從事不同領域的翻譯應當遵循不同的翻譯原則。

注釋

① 巴爾胡達羅夫. 翻譯理論概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3.
② John D. Daniels & Lee H. Radebaug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M].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2333425請聲明出處8正8方8翻8譯8網9.371591E-02
 
[ HomePage | Download | Categories | About Us | 鎮江翻譯網 ]

歡迎訪問
Copyright@2008-2009 fy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5048654號
ZJFANYI INDEX AUTOMATIC GENERATING SYSTEM 0.1 :: Template form Ctex.org :: Powered by Cheney, 2009
Page was generated in 0.0669 seconds